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正文

人文情怀|我与学校一同成长的25年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6日 13:06 点击数:

undefined


前言

“杏坛风华二十五载,共话教育初心使命”。2024年12月25日,学校在图书馆306会议室召开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座谈会。学校领导、在校工作25年以上的教职员、工会委员会委员、青年教职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学校发展历程,弘扬教育家精神。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岗位,从不同角度深情回忆了在校期间的教育生涯和个人成长经历,表达了对穆树源董事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倾心办教育的家国情怀和精心打造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

undefined


服装设计系  关卓
在服装设计系工作25年,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自2001年招收本科生以来,该系构建了“基础课+主干课+系列课”的课程体系,结合“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教学模式,选用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的优质教材,建设了服装制版、缝纫、CAD等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从2004年起,每学期安排学生到长春市西装厂实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融合。学生们在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受企业欢迎。

老师们积极参加培训、进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了服装CAD、时装陈列设计、时尚买手、植物染、针织面料设计、成衣面料测试等课程。2019年,唐丹阳同学的设计作品《能吃的服装》在北京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获科技创新奖,为学校赢得荣誉。此外,服装设计系每年举办各类高水平比赛和毕业作品发布会,还组织学生参与时装周编导助理工作,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学生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undefined



图书馆  关鑫

1999年,我怀着热爱加入学校,进入图书馆工作。那时学校正处于创业期,条件有限,但充满朝气。作为留校的青年教师,我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学校发展建设。图书馆从初始的阅览室发展到现代化的馆舍,藏书量也大幅增加,每一步都凝聚着图书馆人的努力。

穆树源董事长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不可或缺。他多次调研,为图书馆的发展指明方向,并在资源建设和人才引进上给予帮助。

在25年的工作里,图书馆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问号氛围。我为图书馆过去的成就感到自豪,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undefined


国际学院  孙娜

与相识相交20多年的老朋友、老同事共聚一堂,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们刚毕业时,青涩的我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为了帮助我们快速提升,学校竭尽所能,采取了多种措施。不仅出资送我们到东北师大学习硕士课程,还指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有幸得到语音学专家路丽霞老师和田中雨教授的日常指导,他们还鼓励我们考取硕士和博士学位。
随着哥本哈根商学院的成立,我们开始接触丹麦的教育模式,努力啃读英文原版教材,备课至深夜。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让我们从毫无经验的新人成长为如今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未来,我将继续紧跟学校步伐,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智慧课堂和AI与教育的融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undefined


国际学院  周凡钰

不知不觉中,我到长春人文学院工作已经过去二十五年。时光荏苒,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二十五年前,我们的学校名叫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大家简短地称为“国院”。从那时开始,我的青春岁月便与国院紧密相连。在这里,我亲历了学院的三次更名与发展,从一名懵懂的助教成长为如今的大学教授,长春人文学院对我来说已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虽然我曾有机会选择其他公立中学当老师,但我庆幸当初选择了“国院”。正如穆董事长所说:“你们选择民办学院,将来一定不会后悔。”
我对长春人文充满感恩,尤其是穆董事长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尽管他曾身患重疾,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使命感,他战胜了病魔,带领学院迈向更壮丽的辉煌。他胸怀大局,待人真诚,总是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为师生解决困难。在他的引领下,长春人文学院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紧跟时代的步伐,必将再创佳绩。

undefined


国际学院  张今华
在回顾我25年的职业生涯时,我满怀感恩,愿意以三个关键词来表达我的心声。
首先,我感恩与人文学院的相遇。1999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应聘,幸运地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初次走进文昌路教学楼时,昏暗的走廊是我最初的印象。但当我在9月正式入职时,焕然一新的教室让我倍感归属,也坚定了我扎根于此的决心。在学校的培养下,我有幸在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这段经历让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感恩与人文学院的共生共长。在这25年中,学院经历了多次变革,我也在多个不同的院系任职,见证了学校的发展。这其中,穆树源董事长与周敬思书记等领导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给予我极大的鼓励。感谢所有曾经指导我的教授,感谢与我同行的同事们,你们的教导和陪伴让我不断成长,坚定了我在教育事业中的信念。
最后,我感恩与人文学院的未来之约。得知即将庆祝25周年的消息,我倍感期待。尽管职业道路上经历了挑战,但我对教育的热爱始终未变。愿我们的长春人文学院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人文关怀,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undefined


大学外语教研室   张景媛


我在学校工作已整整二十五年了。这段岁月充满了激情与成长,也见证了我的教育梦想的实现。1999年,我满怀对教育的热忱加入了学校的大家庭,初入校园时既兴奋又紧张,感谢穆董事长的远见与支持,让我能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环境中奋斗。
在校期间,前辈和同事们给予我无私的关怀与指导,使我迅速成长。过去25年,我亲眼见证了学校的蓬勃发展,从简单的教学设施到现代化校园的建设,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力量。
穆董事长倾尽心血,坚定推动学校的发展与教育质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守教学岗位,关注学生的成长,致力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面对教育领域的变化,我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培训与交流,汲取新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
回顾这段旅程,我满怀感恩。我将继续在这个播撒梦想的土地上努力工作,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奋斗。